
事实上,A8“增重”的趋势从第三代就已经开始,它的车身重量达到231公斤,比第二代增加了16公斤。由于采用钢材的比例非常少,增重也不明显,奥迪此举并未引起太大的重视。但是发展带此次的第四代,情况就有了质变。
注意上图的紫色部分——全都是热成型钢,它涵盖了车身框架最关键的受力部位。然后再看奥迪给出的数据:铝材占比已经降至58%。很显然,第四代奥迪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全铝车身”了,这也意味着奥迪正逐步开始“脱离全铝阵营”。
钢铝之争由来已久,奥迪的解释更耐人寻味
车身材料的钢铝之争应该说是由奥迪挑起的。那么为何会存在这样的争议,奥迪为何当时要坚持,而现在却为何要“脱离”呢?
直观看,全铝的好处确实存在,这方面各种解读很多,我们就不赘述了。然而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作为D级车市场的后来者,奥迪A8在车身材料上的这种创新,算不算是一种营销手段呢?事实上,如此剑走偏锋所带来的“科技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恰恰是奥迪在与奔驰宝马PK时最重要的一张牌。
前面说过,全铝争论的一个重要焦点是安全性。对此,通用还专门做过广告片来调侃福特的新猛禽(全球首款铝车身皮卡)。然而由于没有严格的量化数据或者直观的PK来印证,多年来钢铝阵营双方一直是各执一词——支持全铝的说全铝更安全,不支持的则表示全铝在极限情况下安全性根本不能与超高强度的热成型钢相提并论。
在这种背景下,此番奥迪的“转向”,就显得颇耐人寻味了。尤其是奥迪的解释——为了“更安全”。这无异于承认,之前的奥迪A8没有做到“更安全”,也就是不如(关键部位)采用了钢制材料的车身“更安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让全铝车身不安全一说盖棺定论,因为站在奥迪的角度,它也只能这么解释——它总不能对外宣传是为了节省成本吧?而事实上,成本一项,应该也是导致奥迪观念转变的原因之一。
对于捷豹路虎,恐怕不只是躺枪这么简单
现在说为什么躺枪的是捷豹路虎了,大家应该就能立刻理解了。大家知道,捷豹路虎虽然并非全铝阵营的开创者,但在全铝车身的普及方面,捷豹路虎却要比奥迪更为极致——已覆盖旗下大多数车型,其中还破天荒的包括了很多SUV。相应地,捷豹路虎也理所当然地为其全铝车身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推广。
现在作为旗帜的奥迪态度转向,无论它到底是为了节省成本也好、亦或者是真的觉得全铝车身不够安全也好,总之它会引发人们对全铝车身产生质疑是肯定的。一直将此作为重要卖点的捷豹路虎,岂能不尴尬?
或许你会说车云菌多虑了。从技术的角度,懂行的都清楚,像之前A8那样彻头彻尾的全铝其实是并不明智的,现在A8的举动算是“回归理性”。现在被公认的、最可取的做法,是根据车身区域特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材料。奥迪A8正从“全铝”往这方面转,奔驰宝马也在从“全钢”往这方面转。而捷豹路虎呢?事实上它一直也玩的是“混铝”而非真正意义上“全铝”。所以从技术的角度,各大品牌的做法是趋同的,捷豹路虎也不例外。
从技术角度确实如此,各自品牌的工程师之间也确实没有太大的分歧。然而从厂商宣传的角度可就不一样了。捷豹路虎之前一直标榜全铝,口号也已经喊得震天响。现如今奥迪的转变,无异于用事实告诉人们并非“铝越多越好”。这让捷豹路虎如何应对?是继续坚持宣传全铝的好处,还是向世人澄清“我其实也不是全铝”?很显然,无论哪种方式,尴尬都是少不了的。
小结:
至此,车云菌的观点大家应该清楚了——纯粹的全铝车身并不可取,奥迪已经在用事实纠错。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铝材在车身制造的应用上变得不重要——恰恰相反,对于大多数之的“纯钢车身”来说,增加铝材应用的比例也将是大势所趋。最后的结果,则是“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材料”——不光只有铝和钢,还有碳纤维等等。至于捷豹路虎是不是真的因为此事躺枪,这已经不再重要了……